《愚者争对错,智者争朝夕》----陈光雄(文章学
来源:未知作者:admin 日期:2021-01-30 09:41 浏览:
《论语》·雍也篇,子曰:“知者乐水,仁者乐山。”这是孔子对智者的阐释。所谓智者,就像流水一样,阅尽世间万物、悠然、淡泊。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:也有“智者千虑,必有一失;愚者千虑,必有一得”的论述。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、寓言家和文学家列御寇在其著作《列子》一书中,最为著名的一篇寓言小品文《愚公移山》首次出现“愚”与“智”的对比。
何为智者?何为愚者?愚公非愚者,而是真正的智者。愚者用肉体监视心灵,智者用心灵监视肉体。爱默生曾经说过:“智慧的可靠标志就是能在平凡中发现奇迹”。达芬奇曾说:“无知愚昧将使你达不到任何成果,并在失望和忧郁之中自暴自弃”。
《道德经》中写道:智者不言,言者不智,智者语迟,愚者话多,人不贵在牙尖嘴利,而贵在耳聪目明。《论语·里仁》中的“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”,告诉世人要少说话、多做事,不要去和别人争对错、争长短。汉朝名将李广,被称为“飞将军”,司马迁为他立传,并高度称赞他。可他实际中就是一个少言不争的人。司马迁说他是“桃李不言,下自成蹊”。如此评价确实极高。在古人眼里,不与人争对错是一种教养。
《道德经》第二十二章:夫唯不争,故天下莫能与之争。最近央视热播的大秦系列电视剧《大秦赋》主要讲述秦国统一六国的经过。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典故就是来源于战国时期。战国时,赵国、燕国都不是实力很强的国家,然而赵惠文王无视对赵、燕两国虎视眈眈的强大的秦国,打算出兵攻打燕国。为了避免一场国破家亡的战乱,燕国的苏代跑到赵国去求见赵惠文王,以游说赵与燕两相和好、共同抗秦。于是苏代给赵惠文王讲了河蚌和鹬鸟互相争抢,最后被渔夫轻松捕获的故事。于是,赵王取消了攻打燕国的念头。这个故事的现实意义在于告诉世人,不要做一个斤斤计较、鼠目寸光的愚者,逞一时口舌之快毫无意义,最后的结果就是伤敌一千、自损八百。
在我们的销售工作中,非要和客户争对错,最后无论是客户赢了还是我们赢了,关系都已经产生裂痕,即将失去客户。在我们的公司上下级相处中,非要争对错,最后只会不和谐、不融洽,互相抹黑,办事效率低下。在我们的家庭生活中,非要争对错,最后家庭关系破裂的比比皆是。归根结底,立场不同、角度不同、三观不同,看待事物对错标准不同,对错没有标准,争对错是毫无意义的。
经常会看到有人感叹,即便你告诉我1+1等于不是2以外的任何数字,我都不会去争辩,因为可能你有你的理解。看似很厌世的一句话,但其实这就是成年人的成熟与世界观的体现。未经他人事,莫劝他人事。你没有经历过别人的人生,你哪有评价别人人生的理由。人生如书,读不尽,该明白的明白,该装傻的时候大智若愚。
那何为智者呢? 战国时代传奇人物、著名谋略家鬼谷子深谙大智慧,鬼谷子认为智者需要有三大特征。第一、喜欢躲在暗处观察别人,苏东坡曾经说过:古之圣贤将有为也,必先处晦而观明,处静而观动,则万物之情,毕陈于前。第二、从不让自己树大招风,隐藏自己的锋芒,其实就是人生的进退之道。第三、面对横逆能够忍辱负重,鹰立似睡,虎行似病,正是其攫人噬人手段处,懂得隐忍的人更容易懂大事成大事!
央视著名主持人撒贝宁一向以智慧著称,高三时被保送进入北京大学法律系 。大二开始成立戏剧社,并拍摄电视剧,在此期间获得了中央电视台“理想杯”二等奖。大三作为合唱团团长率队远征西班牙,在国际比赛中获得第一名,大四被保送研究生 。1999年1月,主持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推出的法制节目《今日说法》。2000年,撒贝宁获得了全国电视法制栏目主持人比赛一等奖。撒贝宁才是真正的凡尔赛文学的鼻祖。撒贝宁说过,如果命运是世界上最烂的编剧, 你就要做你自己最好的演员。未来是怎么来的?未来不是等来的,未来一定是一步一个脚印、用自己的脚丈量出来的!
这就是智者,懂得审时度势,懂得提升自我,懂得投资自己,懂得珍惜时光,懂得争分夺秒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,真正智者不在于多么能说会道,而在于树立目标,坚定信念,不达目的不罢休。
愚者争对错,智者争朝夕!